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模煳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。如何使个人空间受到充分保护和尊重,应该加强省思此问题。
当地一位媒体记者曾做过“卧底”软件的报道。本来是想要引起社会对保护私人空间的重视,结果反倒引来一群想要买软体的人,他表示,报导一出,不少认识不认识的人都打电话找他询问商品公司的具体位置,联系方式。
问到为何对那家公司感兴趣,绝大多数人的回答竟是也想去购买一套“卧底”软件。
据长沙“卧底”软件销售公司工作人员介绍,除部分人期望将软件用于商业谈判窃取商业机密外,购买者主要是想监听丈夫的中年妇女和想了解孩子行踪的父母。
不论是夫妻之间还是父母对孩子,都不能未经对方的认可,就擅自窃听对方的电话,律师表示,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。公民随意监听他人手机,都是侵权的违法行为,而不管他与对方之间社会关系如何亲密。
其实法律在社会现有的伦理秩序之下,也有其尴尬的点,湖南省社科院方向新教授认为,虽然法律明确保护人名的隐私权,但隐私权是否受到侵犯,有一个程度和标准,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需要由当事人拿出证据,尤其在亲情面前就成了法律的弱点。
“从这个层面来说,高科技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,更要提高公民的社会道德水平,督促引导人们相互尊重、相互信任。”方向新教授说。